課程介紹
口腔解剖生理學是一門以研究口腔、顱、面、頸部諸部位的正常形態結構、功能活動規律及其臨床應用為主要內容的學科。它講述了口腔、顱、面、頸部的層次和器官形態,講述了其結構特點及毗鄰關系;講述了牙、牙合、頜骨、顳頜關節和咀嚼肌諸部位的形態及生理功能;是口腔醫學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,是其它口腔基礎課程和口腔臨床課程的前期必要課程。
課程大綱
學習目標
使同學在掌握了一定的人體解剖學\生理學知識的基礎上,進一步學習牙齒、牙列、咬合、咀嚼肌、顳頜關節的解剖形態、結構和口頜系統的生理功能等理論知識, 初步學習雕刻、堆塑蠟牙的基本技能,學習口腔解剖生理學的學科特點、發展規律及實驗方法,為臨床課程的學習及今后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礎。
學習要求
基礎知識方面
1.掌握每一類型牙齒的內、外層解剖形態及其各牙齒的形態特征和常見的變異,深刻理解牙體形態的生理意義。
2.掌握牙齒排列、咬合的規律性,掌握牙合曲線、牙合平面、眶耳平面及正常牙合的解剖標志及其臨床應用。
3.掌握咀嚼肌、顳頜關節的解剖生理及相互影響,掌握三個基本頜位及其相互關系和臨床應用,掌握下頜運動的基本特征和規律。
4.掌握咀嚼功能特征,牙齒、口腔粘膜、下頜、舌等各部感覺的特征及味覺的特征,掌握唾液的功能意義及其與口腔疾病的關系,了解咽、語言及表情功能。
基本技能
1.學會蠟牙的雕刻方法,并掌握使用雕刻器械的兩種基本方法(執筆式、拳握式)。
2.學會塑牙的方法。
3.初步學會使用口鏡、探針、鑷子進行咬合檢查的方法。
4.了解肌電、下頜運動、肌監控儀等用于口腔系統功能檢查的儀器的主要作用和應用范圍。
5.初步學會使用牙合力計。學會咀嚼效率的測定方法。
考核標準
【課件瀏覽】10%
【客觀練習】60%
【線上考試】30%
教材教參
1. 皮昕主審,王美青主編.口腔解剖生理學(7版). 北京:人民衛生出版社,2012.7
2. Wheeler's Dental Anatomy, Physiology, and Occlusion (Major M.Ash,Jr; Stanley J.Nelson, 2010, 9th Edition)
3. Dental Anatomy and Oral Physiology (Manjunatha B.S., 2013 1st Edition)
4.Endodontics(Kishor Gulabivala; Yuan-Ling Ng, 2014 4th Edition)
版權引用說明:視頻中的圖片引自上述參考書。